《尋循覓蜜-vuvu的心情密碼》歌與植物藝術特展

  • 展期

    2025/7/5~10/12

  • 地點

   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|娜麓灣區・生活型態展示館

在孩子的筆尖,畫出祖先的氣息

這是一場從孩子出發的文化探索。

在排灣族的世界裡,自然從來不只是景觀,而是有名有姓、有靈魂的存在。每一種植物、每一隻昆蟲,都是祖先故事的線索。語言與歌謠,則是這些線索的線,把生命的經驗,一針一線織回我們的記憶。

這次,我們邀請了屏東縣瑪家鄉佳義國小的孩子,一起走進排灣族的歌謠世界。他們以彩筆描繪出所見的花朶與小蟲,在畫中傾聽,原來百合花不只是白色的花,而是一個女性對自己的承諾~純潔、自愛與堅定的節奏。原來梔子花的香氣,是一種無聲的語言,代表一個人對生命的溫柔肯定。原來一棵老樹長出新芽時,祖先就在那一點綠意中輕輕說: 「我還在。」

在展場裡沒有主角,卻有無數的主體,沒有劇情起伏,卻滿是生命的躍動,孩子們一筆筆勾勒的不只是畫面,也有對傳統歌謠中自然觀的感應與詮釋。畫裡沒有說教,只有來自孩子們小小心靈的回應。

透過這些圖畫,我們會發現,在排灣族文化中,人的生命與自然是一起跳動的。花開花謝不只是生態現象,而是情感的隱喩;昆蟲的移動不是偶然,而是一種心事的傳遞。當一隻蝴蝶飛過,它可能是你思念的那個人,這就是族人與自然建立關係的方式~將情感託付於萬物之中。

展覽的價值,不只是呈現文化,更是在訓練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進入文、化。當他們畫出一片葉子,不再只是描邊上色,而是開始問:「爲什麼這首歌裡提到它?」當他們畫出一朶花,不再只是照著照片複製,而是會說:「我也希望像那樣,讓人記得我。」

我們無法預測這些畫畫的孩子將來是否會成爲藝術家,但我們知道,他們已經在與文化對話。他們的每一幅畫、每一道筆觸,都像一封寫給祖先的回信⋯••不必華麗,卻深刻眞實。

願每一位來看展覽的大人與孩子,都能放慢腳步,讓自己也回到那個初次認識自然的時刻。也許你會發現,我們與士地、與祖先的距離,從來沒有那麼遠過。只要你願意聽,那些歌謠、花香與蟲鳴,就會回來。


指導單位:原住民族委員會
主辦單位: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
協辦單位:屏東縣瑪家鄉佳義國小

繪圖創作
屏東縣瑪家鄉佳義國小藝術班學生
從植物到文化認識,學生以畫筆記錄與詮釋排灣歌謠,歷時三個月創作完成,共展出28幅。

歌謠傳唱—
佳義國小歌謠隊 & 致力於傳承排灣族文化的學生團體
展覽以「歌謠傳習」爲起點,透過佳義國小歌謠隊學習並傳唱,用歌聲傳達文化之美及意涵。展覽收錄6首排灣族 RAVAR 群歌謠

這場展覽,是一次文化的採蜜旅程。28件圖畫、6首歌謠及兒童聲像出版品,共同築起孩子的文化宇宙,映照出文化學習與成長的軌跡。
你,準備好踏上這段尋「蜜」的旅程了嗎?

童謠篇

cakennu 吉丁蟲

節奏輕快,藏著族語發音的趣味。
情歌篇

si pi a pilig 愛慕 / lulimay 想念/ ljemakav 守護

說不出口的喜歡、想念與守護,都在畫裡悄悄說出口。

百合花隧道

一整排百合花線條畫,是孩子筆下的祝福與想像。

「百合花是媽媽的心,是潔白的責任。」你,也能找到一句觸動你的花語嗎?

婚禮篇

aiaui貞潔

喧鬧又莊嚴,是關於一位待嫁少女的純潔祝福。
生活篇

semulusul 感嘆與祈求

對傳統的感嘆與祈求,像一封寫給未來的信。

生命樹留言區

看完畫與歌後,你的心情是什麼呢?
在葉子上寫下你的心情密碼,貼在這棵生命樹上,讓它長出更多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