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正在動》朱威龍 & 雷恩 動力藝術雙人聯展

  • 展期

    2025/5/13~9/30

  • 地點

   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|娜麓灣區・生活型態展示館

朱威龍 & 雷恩一動力藝術雙人聯展

匯聚兩位不同文化背景的當代動力藝術家,來自馬來西亞的朱威龍與排灣族藝術家雷恩,以「動態中的人性與認同」為核心主題,展出兩位藝術家近年的機械動力裝置作品,探索個人情感、社會議題與文化認同的交織。透過兩位藝術家各自獨特的藝術語言,揭示動力藝術如何成為連結人與環境、傳統與未來的觸發點。

朱威龍「繪畫狂想曲」系列作品,將繪畫轉化為馬達驅動的複合媒材機械裝置。他巧妙地將馬華文化圖騰轉化為機械構件,再將機械構件轉化為繪畫符號,使作品兼具形而上的藝術美感及形而下的實用機能。當電流啟動馬達裝置,輪轉中的機械構件(亦為繪畫中的視覺符號),彷彿暗喻著文化符碼的交替、流動與協作共融。出生於多民族、多語言、多文化的馬來西亞,藝術家眼中的故鄉是真正的文化熔爐?抑或是國家框架下的拼圖?透過作品和諧的機械節奏及聲響交織,映入眼簾中不斷變動的視覺語彙,似乎訴說著文化的多重面貌正不斷演進出無限可能。

排灣族藝術家雷恩的機械動力雕塑,使用石材、木材、金屬結合動力機械,展現出精湛的工藝水準與成熟的視覺符號。本次展覽呈現的大型雕塑裝置作品「祖靈之花」由數件獨立雕塑組成,包含老鷹、花朵、病床、未來人類。此作靈感源自人類最早駕馭的外部動能一火,從此擁有百萬年歷史的原始能量出發,捕捉漫長的人類史因生存意識及文明、科技進展下動能的轉化(由火力至電力),是否也暗喻或驅動了文化的流失與新生。雷恩作品中的機械律動與異材質拼接,也帶有其生於都市,回望部落的視角,蘊含深沉的內省與批判性內核,引導觀者進入對原住民文化與個人存在意義的深刻反思。

本聯展的兩位藝術家皆擅長將抽象的文化概念化為具象動態,讓觀者在機械運轉中感知時間、空間與情感的流動。他們的作品於展場中交相呼應、對比,於機械聲響間開展層層個人情感與社會議題的思辦,邀請觀眾步入這場動力藝術的深刻對話。

指導單位:原住民族委員會
主辦單位: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
《心在動》藝術家

朱威龍

朱威龍,馬來西亞華人藝術家,現居台灣,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。

他的創作涵蓋繪畫、裝置與地景藝術,並以機動藝術為核心,探索機械與藝術的結合。他將傳統繪畫與裝置與地景藝術,並以機動藝術為核心,探索機械與藝術的結合。他將傳統繪畫與裝置藝術融入精密的機械系統,透過純機械驅動展現戲劇性的視覺與聽覺效果,營造沉浸式的夢幻體驗。其作品受蒸汽龐克美學、經典機械結構及跨文化記憶影響,並以物理動力呈現與電子科技對比的美學。近年來,他投入大型機動藝術裝置,挑戰機械極限,並結合環保概念,探索清潔能源驅動。他的藝術關注運動美感,也希望透過創作提升環境美學,帶領觀眾進入詩意空間。他也是藝術教育研究者,包括特殊兒藝術教育。

《心在動》藝術家

雷恩(古勒勒・魯拉登) Kulele Ruladen / 排灣族

創作敘事類別:裝置藝術/雕刻雷恩不斷摸索新東西、新媒體,將自己的想像與作品連結起來。藝術創作對他而言是一個非常個人的事情,也讓他將此做為一個任務要去完成,最後期待的仍是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去理解,持續進行著他長期的「邊緣者計畫」。討論與南島的關係,雷恩覺得自己跟東南亞有很大的陌生感,但往更南邊的紐西蘭等地卻讓他備感親切,不過他認為不一定要一下子跨到那麼遠,或許從近一點的地方開始進行串聯會是一個好的開始。
雷 恩(古勒勒・魯拉登)Kulele Rulade

翔鷹

2013 / 寬 150cm × 高160cm
石、黃銅、鐵、木

機械與工藝的結合,模仿老鷹展翅的英姿,想像排灣族對熊鷹羽毛的喜愛,希望牠能永遠翱翔在排灣族人與聖山間的空域之上。

雷 恩(古勒勒・魯拉登)Kulele Rulade

搖頭晃腦的排灣族

2019 / 長100cm × 寬100cm x 高225cm
黑鐵、不鏽鋼

頭目有個國王的夢…..!!

雷 恩(古勒勒・魯拉登)Kulele Rulade

祖靈的花

2023 / 尺寸:現場裝置
複合媒材、動力機械

夢裡的花,有祖靈的身影,從灰暗水泥叢林的夜,引領遊子歸鄉,在家鄉尋求平靜的生活和實踐創作的夢。

雷 恩(古勒勒・魯拉登)Kulele Rulade

轉轉木木鳥

2013/尺寸:現場裝置
木、複合媒材

以松木為主要材料,打造出溫潤親切的木齒輪機構,透過轉動把手,帶動一連串齒輪與鍊條的傳動,最終使木製小烏展翅旋轉、彷彿飛翔。過程中不僅能夠感受自然材質的魅力,也能實際觀察並理解簡單的機械傳動原理。

朱威龍

羽影流光

2025 / 長240cm × 寬240cm × 高300cm
鋼索、燈管、馬達、木材、鐵材

作品以白鷺為自然的象徵,結合精密的機械構造與流動的霓虹燈光,在鷺足之下編織出綿延起伏的水波幻影。冷冽的金屬與溫柔的光影交錯輝映,交織出自然與科技之間微妙而富張力的共舞。在光與影的流轉之中,作品喚醒觀者內心對純粹生命與自由流動的深層渴望。

當文明重塑自然,我們與世界的聯繫,究竟是接近了本質,還是漸行漸遠?在光的波紋之中,每一道微光,都是對存在的詰問。

朱威龍

風木生靈

2025 / 長300cm x 寬200cm × 高200cm
馬達、鋼索、木條

以一棵樹為形象,透過機械驅動使長條木葉上下擺動,呈現波浪般的韻律,宛如隨風搖曳。結合自然有機的姿態與人工結構的理性美感,傳達大自然中生靈的脈動與呼吸,象徵人與自然相互依存、共生共榮的深刻連結。

朱威龍

在晾衣服的母親

2024 / 長200cm × 寬200cm × 高180cm
透明亞克力板、馬達、鋼索、木料、樂器、布料、投射燈馬達、鋼索、木條

作品以繪畫為出發點,嘗試捨去顏料,以光和影子來達到繪畫視覺,或能透過光來呈現出視覺的物體,來探討繪畫的更多可能性。畫面也以機械裝著來牽引畫面的構圖牽動起來,加上樂器和風的聲音,來營造氣氛和冨有動感的劇場張力。

構圖內容是我想念媽媽在做家務的生活記憶,也表達華人在回教堂林立的馬來西亞,在種種被種族壓迫和不公的環境下,也能保持自己的從容和歸宿感的在生活著,就算待遇不佳,這土地也變成她們的根。雖然每個作品都讓自己透支,但是實現內心烏托邦的使命更為重要。